香港公屋的誕生原來是源於一場大火?以前收信要到郵局信堆自行認領?
早期電話號碼不是八位數?為什麼2元硬幣是波浪形?
為何港元會與美元掛鈎?香港唯一的醫院曾是一艘船?
作者期望《東方之珠的三斤釘——25個奠基香港的歷史故事》能讓讀者了解香港的優勢是從何而來,解答了包括以上幾條問題,共25個故事,細說香港的成長經過,還望讀者在了解香港、懷念以前的同時,亦盡己所能貢獻這片土地以及這片土地上的人民。
牛津大學歷史博士生Reynold Tsang曾啟泓先生推薦:「《東方之珠的三斤釘——25個奠基香港的歷史故事》討論了一些我們視為『理所當然』的事物,例如電話號碼、自來水、港幣、醫院、人口普查,從中闡明香港的城市發展、公共服務、金融商貿和制度變遷。除了記錄可能隨時消失和改變的事物,並讓讀者懷緬舊時香港,此書亦提醒各位香港的根基和優勢得來不易,大眾在了解過去的同時亦應展望將來,積極加固奠定香港的釘子,讓香港這條船繼續乘風破浪。」
近年,有許多人出於對這座城市的喜愛,開始關心香港歷史。不過,有人可能會過分以情緒主導書寫,例如覺得不了解香港就不是香港人。Haidee 認為這種情緒「over 咗」,因為情緒勒索帶來的效果無法長久維持,「就算我一世都學歷史,咁我嘅下一代呢?」因此,《東》刻意與這種書寫方式保持距離,以趣味故事作為吸引興趣的途徑。同時,部分人好像急著要了解過去幾十年來忽略了的香港歷史,因此坊間出現了不少「雞精書」迎合這種心態。然而,Godfrey 表示,撰寫這類「速食書」的難度極高,例如撰寫《香港簡史》的 John Carrol,深入研究香港歷史多年,對香港歷史有自己的一番見解,才可將複雜的歷史事件歸納、梳理...... 閱讀完整報導
丨關於作者丨港識多史
致力以香港歷史、文化為材料,炮製一個個給香港人的專題故事,以輕鬆、簡單的手法讓大家了解香港的故事。
曾先後接受多間媒體包括《蘋果日報》、《立場新聞》、《明報》、《有線電視》等訪問,出版包括《香港柒錄》及《教科書不會教的36個香港歷史人物》,不時舉行歷史主題講座及工作坊,一同發掘搜羅有趣而影響深遠的香港小故事,務求令大家停駐在歷史與文化的空間,重新認識我們的香港。